培养孩子“亮剑”精神
学会自信、坚强 懂得惜福、感恩
深圳:0755-28916070 18825214466
广州分公司地址:
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7号骏汇大厦中座24楼F室
广州分公司联系电话:
020-85637489 020-85679840
24小时咨询热线:
18802054466(祝老师)
孩子参加亮剑暑假夏令营家长们应该这样做
[亮剑教育集团] 发布时间:2024-10-16 09:40
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很多家长都会在暑假之前就开始解各种夏令营,提前给孩子抢占名额和先机,可真正等到孩子参加夏令营时,不少家长朋友又心存不忍,唯恐自家宝宝在集体生活中吃了亏、在户外生活中受了苦;于是,临行前千叮万嘱、分别后又电话不断,既想孩子在夏令营中获得独立,又想天天粘着孩子、呵护有加。
孩子参加广州亮剑暑假夏令营,需要我们如此亲情“陪护”吗?需要我们这般“后援”支持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
谋求在夏令营中得到成长的孩子,并不需要陪护与后援。
面对远行、独立的孩子,该做的事情就是放!轻!松!
当我们作为监护人帮孩子选好夏令营,就该放手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去锻炼。我们需要让那颗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的心静下来,需要让日常那份养育、陪伴的“惯性”停下来,去做自己的事情。因为,这时的孩子们已投入到了新世界当中,请把监护人的责任放心地移交给营地导师身上。
父母们之所以要放轻松,归根结底离不开我们当初为孩子报夏令营的初衷——希望孩子得到成长。
学习氛围自由、教育资源丰富、配套设施完善的夏令营,着实要价不菲;但家长朋友们,之所以愿意做这份“教育投资”,让孩子得到这份体验,还是有其必然性的。
暑假里的夏令营,绝不是纯然消费品升级的产物,也不是为打造家长群体间的鄙视链而存在;充实的夏令营,是为孩子创造一方享受独立成长、学会团队协作的机会与空间。
而且,我们一心想做夏令营小主人的“后援团”,孩子们也不一定能“领情”。一定程度上,还会给他们造成难堪的。
《大西洋月刊》就刊登过的一篇《夏令营启示录:再见,然后走开,非常感谢!》(A Summer Camp Lesson: Good-bye, and Go Away, Thank You Very Much)的文章。文中的11岁儿子夏令营临行前,为了拒绝父母后援,给他们立了好多“规矩”。
文章作者洁西卡·拉赫依(Jessica Lahey)作为母亲,还有孩子爸爸都被下了“命令”——监护职责适可而止,可以把自己送到营地,但绝不允许对其表现关心,简单卸下东西之后即刻离开。
《失败的礼物》一书作者,洁西卡·拉赫依
这11岁小娃娃,还真是有几分“铁石心肠”。翅膀刚硬了,就要把父母“踢开”。
但孩子的妈妈,并不因此伤心、落寞,而是在感知到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之后,觉得欣慰。
因为洁西卡这位母亲,想起了儿时参加营地教育的场景与收获,她独自一人参加夏令营也很想家,但在夏令营中收获的技能与成长,远远大于那些初始的恐惧。
当她回想起自己在夏令营中,学会了游泳与潜水、第一次完成徒步5公里、独自在黑暗的森林中度过3个晚上并收获友谊时,一边为孩子对独立成长的向往而高兴,一边思考起所有父母面对独自参加露营孩子的不舍与焦虑。
一路看着长大的孩子,对于许多母亲来说,都是心头肉。第一次从身边放手使之独立“飞翔”,于心不忍也确实是人之常情。
岂止是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、挑战自我呢?动物们也同样如此,我国明代剧作家、学者冯梦龙先生曾在《古今谭概》中讲述过一则“翠鸟移巢”的故事:
翠鸟一家,为躲避危险需将鸟巢搭于高空;而等到有了翠鸟宝宝,害怕住得太高会摔到“孩子”,将鸟巢高度不断降低,最终鸟宝宝被人拿走。
寓言小故事,读来觉得可笑。高空本就是翠鸟的翱翔驰骋的领地,鸟爸爸和鸟妈妈爱子心切、爱糊涂了吧,没事瞎搬什么家?
可是,回想我们有时对孩子不忍放手,一味“圈养保护”,是不是一方面让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能力,另一方面,也不自觉地让孩子们“置身险境”了呢?
为什么,如今社会各界愈加注重的学生挫折教育、坚毅教育?恐怕,只是因为太多太多孩子没有面对生活坎坷的勇气和意志。
若是,随随便便一个挫折,就可以跌得孩子们爬不起来,过多的知识也只是一种负担吧。而随着他们逐渐长大,身高超过我们、声音压过我们时,我们的翅膀一直能护佑孩子们多久呢?
一位营地教育老师说得好——“与其让孩子们长大再受挫,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在风险可控的夏令营中学会独立、学会在挫折中摸爬滚打、变得强大。”
夏令营,正是为渴求独立的青少年,提供共同生活与成长的机会。每个孩子都会有各自的习惯,他们将在冲突中学会包容与遵守秩序,他们将会在共同完成任务时学会开动脑筋、团队分工解决问题以及面对输赢、接受挫折、承担后果并学会反思与总结。
做一分有一分的收获,儿童、少年们,本就是一张白纸,在他们小时候我们应该让他们多加尝试、多加探索。
让孩子在暑假期间充实起来、让我们为夏令营报班花出的钱“能回本”、“花值了”都不是目的;重要的是,在我们彻底“放手”、彻底放弃“圈养”模式之后,孩子们拥有完全独立面对一切的机会。
哪怕是短短10来天的营地生活中,他们将迅速拥有N个属于自己的第一次。
第一次离家和陌生小朋友住在一起、第一次尝试探索从来不敢挑战的户外运动项目、第一次穿戴安全装备穿梭林间行走在一根钢丝之上、第一次品尝团队协作比拼较量中的成败滋味、第一次知道从不动手劳作的自己原来还有无限潜能与灵动智慧......
而且,那些暂时离开我们的“熊孩子”们,并非不恋家、不想妈。他们将在独立成长的时日里,想念起是谁在“家庭”这个小团队中充当牺牲者与贡献者,想念起那些唠叨连篇的谆谆教导与千叮万嘱,他们将换一种眼光看待一切,他们会变得懂事起来。
正如前文介绍的洁西卡11岁小儿子一样,最终将妈妈“轰”走的一瞬,也还偷偷抛下“高冷”模样,将小手递予妈妈,彼此温暖。
放手,也是一种爱。
放轻松,你的孩子会更好。